
厦门易仕通科技有限公司
经营模式:生产加工
地址:厦门市同安区西柯福明路200号2#厂房
主营:吸塑盒吸塑托盘吸塑面罩,吸塑内托,吸塑包装吸塑定制
业务热线:0592-7618969
德化吸塑底托-吸塑底托环保性能-厦门易仕通生产批发
厦门工业吸塑,厦门吸塑盒,厦门吸塑包装
吸塑托盘定制周期通常为15-30天,具体时长受订单复杂度、模具类型、生产规模等因素影响。以下是详细流程及时间分解:
1.需求确认(1-3天)
客户需明确产品规格(尺寸、厚度、结构)、材料(PP、PET、PVC等)、颜色、数量及特殊要求(防静电、植绒等)。若需图纸优化或结构可行性分析,可能延长至5天。
2.模具开发(7-15天)
-模具设计:3-7天完成3D建模及结构模拟,复杂异形托盘需额外时间
-模具加工:铝模精度高,周期5-10天;石膏模3-5天但寿命短;精密铜模需10-15天
-模具调试:1-3天测试脱模角度及成型效果
3.样品生产与确认(3-7天)
首样制作需2-3天,涉及吸塑成型、裁切、质检。样品需经承重、跌落、尺寸校验等测试。如需修改模具,每轮调整增加2-5天。
4.量产阶段(3-10天)
-小批量(<500件):全自动生产线1-3天可完成
-大批量(>5000件):需5-10天,包含材料预烘、连续成型、冲压裁边等工序
-特殊工艺(如印刷、植绒)增加2-3天加工时间
关键影响因素:
-材料采购:进口原料海运可能延长7-15天
-结构复杂度:每增加1个加强筋延长模具加工1天
-验收标准:级检测需增加3-5天生物兼容性测试
加急处理方案:
通过并行作业(模具开发与材料采购同步)、简化设计、选用现成模具库方案,可将周期压缩至7-10天,但成本上浮20%-30%。
建议客户提前预留5-7天缓冲期,避免因物流或意外调整延误整体项目进度。选择具备模具自主加工能力的厂家可节省3-5天外协周转时间。

PS吸塑托盘打样流程及注意事项
PS(聚)吸塑托盘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、食品、等行业的定制化包装解决方案。其打样过程需经过严谨的步骤把控,以确保成品符合客户需求。以下是打样关键流程及注意事项:
一、打样流程
1.设计确认
提供产品3D图纸或实物样品,明确托盘结构、尺寸、定位槽深度等细节。建议预留0.5-1mm缓冲间隙,避免产品运输磨损。
2.模具制作
优先选择铝模(寿命5-10万次)进行打样,虽成本高于石膏模(约500-2000元),但能保证成型精度。关键部位需设置加强筋,厚度建议0.5-1.2mm。
3.材料选择
使用食品级PS片材(厚度0.3-1.5mm),密度1.05g/cm³,透明度可达92%。特殊需求可添加抗静电剂(表面电阻10^6-10^9Ω)。
4.吸塑成型
采用真空负压(-0.08~-0.1MPa)工艺,加热温度控制在160-180℃。重点监控转角处厚度均匀性,避免应力开裂。
二、质量控制要点
-尺寸公差:长宽±0.3%,高度±0.5mm
-负载测试:静态承重≥产品重量的3倍
-跌落测试:1.2m高度自由跌落3次无破损
三、成本优化建议
1.拼版设计:合理排样可提升材料利用率15-20%
2.标准化厚度:选择0.8/1.0/1.2mm常规规格可降低10%原料成本
3.模具优化:减少倒扣结构可缩短成型周期20%
四、行业趋势
当前环保要求趋严,建议新项目同步评估PETG(可回收)或PLA(可降解)材料的可行性。PS材料仍具有成本优势(约12-18元/kg),但需提前规划环保合规方案。
打样周期通常5-7个工作日,建议提供3个以上样品进行多场景测试。选择具备ISO9001认证的厂家合作,可确保从打样到量产的品质一致性。

吸塑内托作为常见的包装材料,其环保性能正成为行业关注焦点。其环保性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、生产工艺优化及废弃处理三个层面。
材料创新推动环保升级
传统吸塑内托多采用PVC、PP等石油基塑料,存在降解难、回收率低等问题。当前环保替代方案包括:
1.生物基材料:如PLA(聚乳酸)、淀粉基塑料,原料来自玉米、甘蔗等可再生资源,可在工业堆肥条件下6-12个月降解,碳足迹较传统塑料降低60%以上。
2.再生塑料:采用PCR-PET、再生PP等,回收料占比可达30-90%,减少原生塑料使用。欧盟认证的食品级再生塑料已实现商业化应用。
3.可回收设计:通过单一材质结构设计(如纯PP内托),提升回收分拣效率,降低再生处理成本。
生产工艺低碳化
吸塑设备采用电磁加热技术,能耗较传统电阻加热降低40%,配合光伏供电系统可进一步减少生产环节碳排放。薄壁化设计使材料用量减少15-30%,同时维持承重性能。
循环体系构建
回收企业通过破碎-清洗-造粒工艺将废弃内托转化为再生颗粒,用于非食品级包装生产。德国GreenCycle等企业已实现90%以上闭路回收率。生物降解材料则需配套工业堆肥设施,避免与普通塑料混投污染回收流。
政策与认证驱动
欧盟SUP指令、中国"限塑令"等政策推动企业转向环保材料。获得TÜVOKComt、BPI认证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。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已将可循环内托纳入供应商考核体系。
当前挑战在于生物材料耐温性、成本(较传统塑料高2-3倍)及回收基础设施不足。未来趋势将聚焦材料性能优化、规模化降本与区域化回收网络建设,实现全生命周期环保效益提升。
